close

天天吃米飯,餐餐送健康


資料審定 臺安醫院 醫務副院長 蔡水沼醫師
臺安醫院 營養課課長 林淑姬營養師
教材編製 臺安醫院 醫務部專員 張馨文護理師
教編小組 臺安醫院 新陳代謝科 曾明河醫師
臺安醫院 家 醫 科 翁珮瑄醫師
臺安醫院 健康事業部 劉怡里營養師
臺安醫院 社區醫學部 郭怡君衛教師
臺安醫院 教學研究部 曾瑞梅助理專員


 


自古一樣米養百樣人,在胼手胝足的年代,祖先帶著稻穀跨海來到臺灣打拼,數百年來,香噴噴的米飯孕育了每一個生命,使其成長茁壯,地貧人微的時代裡,米飯和蕃薯的絕佳拍檔,讓先民擁有體能活力開墾創造家園,甚至米湯還成為襁褓中嬰孩母奶外的最佳副食品,一代傳一代,因為人民的健康創造臺灣日後富裕的本錢,所以我們安居樂業深根於此。


 


數百年後的臺灣,飲食不再只是溫飽的需求,來自全世界的地方美食搶攻我們的鮮味口感,臺灣在地的佳餚也不斷的研究創新,新的美食文化逐漸取代了我們祖宗的飲食習慣,以米飯為主食的文化漸漸被排擠而忽略,為追求美食而忽略了健康,油炸﹑高調味﹑精緻化的美食引起了高血脂﹑高血糖﹑高血壓的三高風險,加上社會型態的轉變,商業競爭模式讓民眾對時間的需求分秒必較,於是吃飯不再是享受,記得以前阿嬤總說:「吃飯皇帝大」,他們把吃飯當作人生的大事,不可以「吃飯配話」,吃飯要細嚼慢嚥,「不可以去喙,會娶貓某」意思是不可以把飯粒掉滿地,顯示以前的人因有感於「汗滴禾下土,粒粒皆辛苦」,對於米飯得之不易的珍貴。但時代變了,您現在的主食又是什麼呢?


 


俗話說:「人是鐵飯是鋼」,米飯是提供人們最佳的營養基礎來源,錯誤的飲食習慣,可能影響到我們的健康,不論是肥胖或營養不均衡的問題,都間接成為疾病的引線,根據衛生署資料來源,2005-2008 年進行的「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」中發現,臺灣人有越來越胖的問題,臺灣每兩個男人就有一個,而每三個女人就一個體重過重及肥胖,連兒童都有四分之一體重超過標準。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擔憂的警訊,不健康的飲食文化正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,它將影響孩子們未來的健康,讓我們不得不慎重思考如何從小對孩子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。現在的人營養都好,所以大部份都高於標準的BMI 值(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),BMI 標準值為18~24,倘若您高於正常值,應該更謹慎來瞭解您個人的飲食型態。首先,想想您一天吃下多少油呢?


 


油脂是導重身體肥胖的一個很關鍵的因素,不經意的吃下一顆菠蘿麵包就可能吃下13 公克的粗脂肪和300 大卡的熱量,足足超過一碗飯280 大卡的熱量,而且米飯的粗脂肪幾乎沒有,相較之下果然吃米飯健康多了,更別說加工食品還含有其它的添加物;另外一碗米飯的鈉含量僅僅4 毫克,但中午若改吃一顆牛肉漢堡就吃下了1050 毫克的鈉﹑24 克的粗脂肪和450 大卡的熱量,不知不覺中加重身體的負擔,因為成年人一天油脂攝取建議量僅25-30 克,鈉一天攝取建議量為2400 毫克,然而我們卻可能因為吃了一顆牛肉漢堡就吃進了接近一天建議量的44%的鈉和96%的粗脂肪。看來!錯誤的飲食習慣是很容易危及標準體位及健康的關鍵因素。另外,米飯最主要的成分為碳水化合物(澱粉),其次為水分,蛋白質也很豐富,還有維生素B、E、K、鈣、磷、鉀及6.5-8%的植物性蛋白質及纖維質,它幫助正常的能量代謝,供應一整天的活力。若沒有以米飯為主食,可能因為攝食的偏差,導致缺乏多種的維生素、礦物質,在飢餓的狀況下也會產生昏沉、疲倦和免疫力下降的問題,有更多的人為求快速填飽肚子或速食一餐,也會因此轉而攝取更多高油脂的食物來尋求飽足感,造成肌肉鬆垮,以及三高的問題逐漸發生,致提高了心血管疾病﹑代謝疾病的發生率。


 


我的健康主食計畫是當一個聰明的米食族,因為餐餐吃米飯,健康當然更有保障,米飯含有 75%的醣類,是人體最大能量的來源,它可以幫助脂質的代謝與節省蛋白質的作用,讓蛋白質提供細胞生長發育與組織修補的功能,預防酮酸中毒等等功效。米飯還不只是對健康的助益,它其實也隱藏聰明的秘訣,當米飯吃進身體後,經過消化分解後,轉化成的葡萄糖,透過血液輸送,有一半葡萄糖是作為供應大腦使用的能量,也是腦細胞與神經系統的重要能量來源,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血糖太低時,總覺得自己做事行為鈍鈍的,思考不集中的原因,葡萄糖對大腦的影響,還包含短期記憶的能力,對於時時需要應用腦力思考的上班族,以及正在求學中的學生,建議您一定要吃米飯,有助於注意能力的提升,維持更好的學習效果。不過大腦並不會儲存葡萄糖的,所以要餐餐吃米飯,才能定時提供腦部能量的需要。米飯的選擇很多元,白米飯﹑糙米飯﹑紫米飯等等都是優質的主食來源,而糙米飯因其包含糠層、胚芽與胚乳,可以提供較多的膳食纖維,也因為富含維生素E、米糠醇、鉀、磷等成分,對於需要減重的人或高血脂、高血壓、高血糖的三高患者,都較適合食用糙米來搭配白米的主食方式,糙米或胚芽米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 群及膳食纖維,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,及幫助身體新陳代謝,的確是為更有益於身體機能的主食,但不是每位民眾都適合吃白米飯以外的米食,咀嚼功能不佳或發育未完全的老人與兒童,應小心食用,增加咀嚼次數,以免因咀嚼不足導致消化障礙,而發生「胃嘟嘟」帳氣或消化不良。


 


高尿酸血症或痛風的病人急性期應謹慎使用食用全穀類,因為它包含麩皮與胚芽,是屬中普林食物;缺鐵性貧血的人食用過量,易導致阻斷鈣及鐵的吸收;纖維質較高的全榖類食品是有助於血糖的控制,但若已經合併腎功能差﹑腎病變或對於已經洗腎的病人來說,食用全榖類是有風險的,因為腎臟無法代謝鉀和磷,容易造成身體的電解質不平衡,所以腎臟病人應小心食用全穀類,可藉由定期生化血液數值的監測,瞭解自己是否須禁止食用全穀類食品。


 


給自己最好的健康禮物就是「天天吃米飯,餐餐送健康」,依據衛生署每日飲食指南之建議,每人每日應攝取1.5–4 碗飯,讓我們更健康,遠離三高的威脅,還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健康活力,應付一天的生活動能。懷孕期熱量及營養素因為需求增加,更應提高至每日2.5–4.5 碗飯,孕媽咪可以將白米混合1/3 糙米、紫米等,使營養素及膳食纖維來源更豐富,為寶寶準備將來的健康吧!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午餐秘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