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一、「冬至」是什麼?


       在中國的曆法中(或稱農曆),將一年分為立春、雨水、驚蟄、春分、清明、穀雨、立夏、小滿、端午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處暑、白露、中秋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大寒二十四個節氣。


 


        在廿四節氣中,「冬至」這天是一年之中太陽日照時間最短的一天。過了這天之後,白天的時間就會漸漸變長,而人們也就把這天視為具有「一元復始,萬象更新」含意的一天。


 


 


二、「冬至」的由來:


        古人以「日晷儀」測日影,得知這一天的日影最長,因此以這一天為一年的開始,而在陽曆上來說,大約是每年的 十二月二十二日 或是二十三日。遠在周朝的時候,也就是距離今天大約三千年前,就是以「冬至」的那一個月為一年的第一個月。


 


    在「冬至」這一天,太陽直射南回歸線,對居住在台灣的人來說,是日照最不足的一天。這一天,早晨太陽升起的時候(在東方偏南的位置),偏離正東方的角度最大,因此白天最短、晚上最長,這一夜真的是:「最長的一夜」,過了這一天以後,太陽直射的位置慢慢的北移,白天也就慢慢的變長了。


 


 


三、「冬至」的習俗:


        在台灣,冬至這天民間會有敬神明及祭祖活動:冬至一早,煮甜湯圓在大廳敬供神明和祖先。(包餡的用來祭祖,沒有包餡的拜神)。祭拜神明、祖先後,全家團圓吃湯圓,吃湯圓亦有「添歲」的意涵,吃了湯圓之後,人們彷彿多長了一歲。


       民間還會有一種稱為「餉耗」的習俗,就是將湯圓黏在大門、窗戶、桌椅、櫥櫃等器物上,意思是犒賞這些器物在一年間的辛勞,並藉此祈求來年添福氣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 早期的臺灣人還會讓小孩將染色的麵粉或糯米團捏成狗、豬之類的動物形狀,稱為雞母狗仔,做為祭祀時的供品,蒸熟以後,顏色鮮豔出色,取「六畜興旺、百果豐登」的意思。


 


節氣與諺語



  • 冬至烏,過年酥:冬至若下雨,則占過年會放晴。
  • 冬至透腳日,做田人拼攏劊直:冬至晴朗,農夫忙於農事。
  • 冬至圓仔呷落加一歲:冬至為古代之過年,故說吃過冬至湯圓即算添一歲。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午餐秘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